沐鸣2平台已注册入口【一带一路故事】阿爽的中国电建情结
【主管Q:304724】 沐鸣2平台已注册入口阿爽是中国电建水电十局中老铁路项目的一名老挝语翻译,其实他常用名不叫阿爽,叫刘境有,祖上是老挝汉族人,“这是爷爷给我取的中国名字,也许是我家祖上和中国有着一脉相承的缘故吧。”阿爽说,“你们不要叫我阿爽,叫我刘境有。”
他喜欢这个名字,无论对中国人还是老挝人,报自己的名号都称“刘境有”,使得项目上的员工还认为他是中国人,而他也因有个中国名字感到自豪。他的身材确实不像老挝人,三十岁的刘境有高大帅气,英俊潇洒,不是他那在万荣篱笆院子的家,大家不会认为他是当地人。
刘境有非常喜欢学习钻研中国文字和语言,随着中老铁路工程的上马,他如愿来到中国电建中老铁路项目担任翻译。三年来,他与中国电建结下了牢固的情结,印证了什么是中老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
中老铁路项目的编外员工
刘境有到中老铁路项目之前,沐鸣2代理1980基本奔走于中国商人与老挝商人之间,业务时无时有,家里生活条件十分拮据,经济捉襟见肘,两个读小学的孩子和两个老人需要供养,爱人无工作,一大家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的肩上。
到项目后,项目领导关心地对他说,“你来了,中国电建和你就是一家人,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的共同语言不仅仅是汉语,还有共同建设中老铁路工程,促进两国经济建设的愿望。”刘境有说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么热乎乎的话。
刘境有虽然不属于正式员工,但所有员工都把他当作兄弟看待,成了项目编外员工,刘境有在项目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从来不知道一个企业对员工有这么多福利。”进入中老铁路项目的刘境有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项目员工应有的劳保和福利有些他没听说过,但是从来不缺他的一。“我在这里领到了雨季和旱季的服装,除了工资,还有节假日津贴和补助。”
项目给他的报酬,保障了他家庭的生活开支还有余存,这使他十分感动。至此,他记住了中国电建标徽,记住了中国电建。
传递中老友谊的使者
水电十局中老铁路项目刚进场不久,由于不了解地方风俗习惯,在施工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刘境有知道后,主动请缨,架起项目与当地村民沟通的桥梁。
项目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当地村民对中老铁路工程的不理解,偶有阻扰施工并举行集体抗议事件,项目到村里走访宣传,他们避而不见,使项目施工一度进入停滞的境地。刘境有多次找到村长,向他说明中老铁路工程的重大意义和阻工可能带来的影响与后果,取得村长的支持后,他又与村长带着项目协调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向他们讲解中老铁路带来的实惠,传达中国人的友好,最后终于得到村民的认可,使得项目工程施工顺利展开。
项目部十分感激刘境有给项目带来的帮助。“关键时刻,小刘能够超越翻译职责,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大问题,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翻译,还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
“外交家”刘境有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翻译之外充当着友谊的使者。项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他会与村民共享喜悦;哪家村民有困难,他会向项目反映情况。项目缺劳务,他帮忙牵线,动员村民到项目打工,促进大家互利共赢。项目与村民关系一改刚进场的紧张局面,十分和谐友好。一家村民修房子需要场地填充平整,刘境有知道后向项目作了汇报,项目积极履行央企的社会当担之责,在工程弃渣中特别绕行数里路程为村民服务。
刘境有热衷于加强项目与村民的沟通,得到村民的信任,也得到项目的肯定,他在这些掌声面前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最开始不懂该怎么进行这样的协调,是项目部领导和同事教我学会了该怎么合适表达礼仪,自身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协调能力,得到了专业化的提升。项目不仅增加了我的经济收入,而且给了我很多金钱买不到的帮助,它就是我的社会大学。”
小温情彰显的大爱
友情不是一段长久的相识,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刘境有对中国电建的热爱和对中国人友好,根植于他的中国心,也根植于项目对他的情谊和帮助。年轻的项目员工叫他大哥,年纪大一点的叫他小刘,相互亲近毫无隔阂感,他也与许多项目员工成了好朋友,大家都愿意帮他。
由于项目员工大部分是四川人,对四川话的理解成了刘境有翻译工作的一道坎,项目上的四川员工教他学方言、学四川话,使他很快掌握了四川话的翻译技巧。近朱则赤,在日常翻译中,刘境有还向中国同事学会了工程方面知识,开始对土方、开挖和工程预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希望加盟中国电建,也来个跨界转型。
刘境有老父亲听力欠佳,想给父亲配一副助听器。项目同事知悉后,花了一上午时间在中国淘宝网上仔细帮他选了一副助听器,又托熟人发到老挝。刘父戴上助听器后,高兴得大叫“听到了,沐鸣2测速娱乐听到了!”。看到父亲这么高兴,刘境有激动得连声道,“谢谢中国电建的朋友”。
友情如酒,烈而沁心。到中老铁路项目后,项目给刘境有的是合同工资,比以前丰厚很多,有了钱,刘境有感觉自己腰也硬了,气也粗了,不仅买了台二手黑色现代SUV,作为上下班使用,还在项目的帮助支援下,盖上了一栋砖混小平房。新居落成那天,刘境有举着酒杯对来祝贺的项目员工和村民道,“没有中老铁路工程,就没有我刘境有的今天,没有中国电建朋友真爱,就没有我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句感谢都在这一杯酒里了。”
解不开的中国电建情结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中国人圈里工作,刘境有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他那为人处世的中国情结无不在生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把两个孩子的名字取成中国名,教他们学汉语,希望他们长大后到中国读大学,在中国工作。他要求媳妇学做中国菜,有朝一日能够继续为中国朋友服务。
让刘境有时时忘不了的,就是希望中老铁路通车后,带着家人到中国去看看。他没去过中国,十分仰慕中国北京的天安门、长城,还有四川的九寨沟和都江堰,他说,“其他地方可以不必去,但中国必须要去,中老铁路就是为我圆中国梦修的。”
刘境有情系中国,情系中老铁路,也情系中国电建。最近,他有了新计划,等中老铁路竣工了,在万荣车站开一家小卖店,卖中国产品,也卖老挝特产,有中国电建人到万荣旅游,免费给他们作好导游和服务工作,继续为中老两国人民连接友谊的桥梁。
中老铁路不仅是工程建设之路,更是中老文化交融之路,中老友谊升华之路。而刘境有和中国电建不解情缘,便是在中老铁路建设推动之下,中老友谊开花结果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