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注册测速_疫情下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以夯实中国制造业供应链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冲击

1、国内防疫阵痛管制

中国制造作为全球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世界工厂,其面临的些许闪失,会引发全球供应链的巨大混乱。在疫情冲击下,国内生产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对制造业的用工、库存、生产、运输、订单等产生了强烈冲击,也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中间产品,导致其他国家生产过程中断。比如,因疫情造成中国零部件供应中断,使得现代汽车已经暂停所有在韩生产线,依赖中国零部件供应的苹果手机也直接遭受销售危机。由此可见,一旦中国企业不能尽快实现复工复产,汽车、电子、日用品等中国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将会陷入混乱,而许多跨国企业也因此重新审视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做出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的决定,这将会严重影响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采购需求和产品供给,引发国际产业链转移效应。

2、国际设置临时壁垒管制

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次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世卫组织不建议他国针对中国采取旅游、贸易等限制,但不少国家对中国进行禁运禁行,对中国公民采取了入境限制、航空禁飞、签证暂停等措施;对来自中国的货物入境检疫,加强入港船舶检疫及管制等。特别地,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直接或间接采取措施限制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出口,更有部分国家对于中国出口特定商品进行了进口管制。

另外,在中国制造业即将走出疫情阴霾,步入正轨之际,美国宣布取消我国发展中国家最惠国待遇,这标志着其在往后与中国的贸易中可能将不再适用“特殊和差别待遇”,而是按照发达国家标准进行。虽然据有关方面分析,实际上中国一直以来并未享有该待遇,但有明显的损害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导向性,与对华贸易战一脉相承。

二、各地积极抗疫修复制造业的措施

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总值的35%左右,牢牢占据了世界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地位。尽管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制造业面临停工停产、延迟复工、员工短缺等问题。为保持2020年经济平稳运行,从中央到地方正全力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并纷纷采用大力的补贴手段帮助企业员工尽快返工返岗,甚至出现了抢人大战,尤其是广东、浙江两地。

如广东政府直接出面与劳务输出大省(如云南)协调,开通专列,把外省农民工接回工厂,返岗复工,东莞政府掏钱包专车“一站式”接回,中山政府拿出四亿稳岗资金用于新招员工补贴,佛山政府承诺快速解决企业口罩问题,惠州政府为企业免去两个月租金,减三个月房租等等。在浙江,“抢人大战”同样激烈,为了接外地员工安全返岗复工,减少路上交叉感染,杭州政府包高铁,嘉善政府包飞机,义乌政府包专车、专列、专门车厢,湖州政府拿出共计一亿元对企业新招员工给予生活补贴等。全国各地复工在即,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可见,中国制造业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并不弱。

三、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以夯实可持续性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迫切性

我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依旧存在。在当下疫情和美国等守成力量的双重夹击下,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和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显得尤为迫切,这种迫切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中国制造供应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

尽管中美贸易战已经告一段落,但美国近日宣布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待遇,以及宣称中国此次疫情将有助于制造业重回美国,都无疑是在公开打压中国制造业,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些外部的复杂因素极大挑战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因此,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独立自主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对摆脱美国对中方的经贸打压和制裁,稳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2、优化中国标准制造业供应链布局,重构自主可控的国际供应链

中国通过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生产环节转移,大力发展以外资为主导、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出口大国。但是,基于出口订单及加工制造引发的规模巨大的中间品配套需求,对其上游中间品及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较强,这导致中国供应链对进口和外资的严重依赖,造成中国制造供应链布局的不合理。

同时,近年来美国政府单方面制造大规模贸易摩擦、推行“美国优先”理念,甚至企图在全球价值链中边缘化中国,削弱中国制造的供应链竞争力。这将显著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由此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造成危害。因此,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当前的一个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整个制造的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夯实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是优化中国供应链布局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助益中国重构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推动中国制造价值链攀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虽然中美贸易战已达成第一阶段,但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而由贸易战带来的科技战则更为凶险。目前,美国正在研究遏制华为的新手段,试图限制半导体制造工具的使用来切断华为的半导体供应,损害中国本土的芯片行业,以达到减缓中国技术进步的目的。同时,粗放的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以低成本的人力获取了快速的规模式发展之后,陷入了因缺乏创新驱动、人才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发展困难的窘境。在此情况下,通过与国际高端产能合作,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品牌和人力资源,对依靠创新和知识资本等高级要素来转变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以福耀玻璃的国际化进程为例,一方面,福耀玻璃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通过价格优势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不断尝试在海外设置机构,加强对外联络和对市场的了解,充分利用国际化的中国人才,注重对美国本土人才的兼收并蓄,以及与国际巨头合作,最终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达到研产销全部可以在海外完成的目的。这对于中国原有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制造商、经销商及经销平台、客户等之间的弱链接或单线链接转变为合作伙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因此,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更多地渗透到国际信息技术中去,增强对新技术、新工具的消化吸收能力与应用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制造企业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到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与更多的跨国企业、地区、国家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和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中国制造的全球资源配置整合,处理好维系欧美传统渠道和推进“一带一路”的关系

进一步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整合国外原材料供应、加工装配、中间品配套、物流仓储运输甚至研发品牌等上下游资源,推动全球化运营战略由资源获取向资源配置整合转型。具体来说,一方面,为避免制造供应链紊乱对国内生产、就业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冲击,短期内应尽可能稳住中国现有可利用外资和出口份额,通过推动中美在经济贸易和国际规则上的谈判、加强中美地方政府层面合作等多种渠道尽力维系欧美传统出口渠道,以此来稳定中国制造业的外部供应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现阶段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方式主要表现为开拓市场、工程承包和资源获取,而类似生产环节外包、产业转移等形式的供应链上下游分工占比相对较低,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层次,由市场开拓向产业转移转变,由资源获取向资源整合转变。

2、重塑企业国际化理念,处理好制造业走出去与本土产业空心化的关系

着眼于国内生产配套能力提升及国内产业资源整合,在推动技术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国内中间品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以进口替代及内生增长能力的提升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鼓励企业以开拓当地市场、获取低要素成本、技术管理等为主要目的来进行资源配置,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国外转移过程中,应警惕发达国家脱实向虚和制造业空心化的前车之鉴,着力避免出现本国产业空心化这一现象,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填补被转移出的产业空缺,从而避免我国经济脱离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企业要坚持前瞻性的国际化理念,合理布局,稳扎稳打,避免盲目海外扩张或利用价格战倾销产品来抢占市场。在做到充分调研、知己知彼,有效管控海外投资风险的同时,推进企业融入到全球市场,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实现本土化,从而提升企业的区域竞争力以及规避各国对进口产品的管制和控制。

3、积极复制中国园区模式,加快构建适用国际通行经贸规则的海外产业园区网络

园区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加快我国产业园区不断往外走的步伐,促进与海外当地的经济与技术交流和产能合作,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快速与国外企业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达成贸易协作,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配置能力。为此,海外产业园规划应积极与国家的战略相结合,适用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将自贸区战略和海外园区战略进行协同,利用国家间的相互协议将产业园落到实处。同时,国家应着力推动中资企业“抱团走出去”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海外自建或联合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园区。另外,海外产业园区应积极探索与国内园区的合作模式,有效对接国内产能、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利用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互补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走出去”。

4、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安全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支撑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客观要求。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中国经济金融的日益国际化,许多国家对使用人民币支付和投资有内在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避免因美元持续上升所带来的融资成本问题,为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安全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支撑。为此,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确保中国的贸易伙伴对人民币地位和稳定性的认可,使人民币服务于双边实体经济的金融安排,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同时,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服务,在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贸易大国的有利条件,在与有关合作伙伴进行交易时绕过美元,推进人民币结算。另外,金融机构可对“走出去”的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为其提供融资与结算便利、境内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理财增值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帮助企业规避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和出口成本。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