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登陆网站_以创新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以自主研发打造国之重器,以创新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梦。 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现状。一是形成了完整的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工业体系和相关产业链逐渐完善,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动能增强。随着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越来越重视,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增长加快明显,2019年11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三是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多点突破、群体性跃升,科技创新能力也正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和通信设备产业方面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四是产业向“高精尖”优化,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7%和9.5%,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向“高精尖”转型态势明显。五是新兴产业持续激发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六是独特竞争优势助推精准发力。构建了国家、地方、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的协同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企业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创新意识,普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更为紧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31.3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够强。国产智能装备的性能和稳定性难以完全满足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需求。二是基础科学研究短板比较突出。一些关键环节如关键部件、关键控制系统、关键材料等还存在基础工艺薄弱、工程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装备制造业研发进度,增加了研发成本。三是高端人才队伍供给不足。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是典型的“无人区”,研发团队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难。研发领军人才不足,无法及时解决项目的堵点、痛点和难点。熟练技术人才不足,生产的工艺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四是资本与研发应用联系不够紧密。卡脖子技术攻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攻关周期长、风险大以及存在不确定性,政府投入的引导资金的投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够高。创新项目的资金拨款基本是按照技改项目的后补助模式拨款,导致拨款到位时间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进度。五是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的协同不够。对科技创新需求缺乏了解,存在政策支持不到位、低效支持等问题。未有效建立起激励机制,也缺乏对项目失败的容错机制。 以创新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引导行业企业提出基础研究需求。从政府而言,要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引导行业、企业提出自身无法开展但又是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瓶颈所必需的基础研究需求,引导行业、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鼓励企业向大学等科研机构捐赠的制度,促进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为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从企业而言,要针对解决产业存在的卡脖子技术瓶颈所需的基础研究需求,主动积极拆除阻碍技术产业化的“篱笆墙”,积极与大学、研究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二是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类型人才而言,培养的周期长,要为他们提供宽松的氛围,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坚决不能以产出成果论英雄,坚决不能用数量代替质量。对于从事技能的人才而言,要积极推广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广泛调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引导更多人往制造业等产业方向就业,充实技能人才队伍,发挥其在工艺提升改造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加强产业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基础研究阶段,主要发挥政府资金的保障作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转化,为前期研发提供较为充分的资金流,在“供、需”两端实现政策支持。在技术项目产业化阶段,主要发挥政府资本引领和支撑作用,注重提升资金运行和使用效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在技术商业化应用阶段,主要发挥社会资本灵活运作机制,对于产业化周期较短、市场回报快的科技创新项目,创新主体以市场化的企业为主,主要发挥社会资本对技术的发掘、筛选和孵化作用。对于产业化周期较长、风险较高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政府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以风险投资方式进行支持,和攻关主体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四是加紧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进一步明晰人才、股权、成果归属,理顺成果的知识产权、创新平台股权等问题。建议切实建立科研考核分类评价机制,对承担关键领域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加大激励力度。区别对待因科研不确定性未能实现预定目标和因学术不端导致的项目失败,大胆容亏容错。五是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的综合支撑体系。梳理影响各重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制定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难题的长短期规划或方案,领导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各行业产业创新力量,确定牵头实施主体企业,督促牵头企业协同相关企业、大学、研究院形成协作攻关组,集中实施攻关行动。设立相关风险基金,以风险投资方式进行资助,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卡脖子攻关实施主体企业设立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以便于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集中集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