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2登录_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要走“三步棋”

“当前是中国迈向全球制造强国的最好时期。” 9月21日,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秀了一段英语后,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判断。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符志民认为,当今时代显著的特征是变化和不确定性,在人类经过“陆地经济”到“海洋经济”的转变之后,“太空经济”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领域、经济增长的新一极。

“太空经济”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实际上,面向航天强国建设的发展需求,“太空经济”旨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重点包括太空运输、卫星应用、太空制造、太空安全、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健康,覆盖从地球到近地轨道,再到深空的各类活动,无不显示出制造业的无穷魅力。

未来十年是中国制造业成为强国的关键时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学东指出,强化工业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工业基础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基础材料、零部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电子元件等一批骨干企业展露头角、部分领域区域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关键技术突破能力有所增强、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正在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二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工业软件,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三是缺乏工业基础核心技术,产品寿命短、可靠性差,短板问题较为突出;四是基础工艺薄弱、质量基础不完善,阻碍产业迈向中高端。

究其原因,陈学东认为,主要是中国工业基础领域缺少顶层设计。一是工业基础研究重视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协调,整机、系统、成套设备与工业基础发展相脱节;二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不够、科技与经济融合不足,创新链上出现“死亡之谷”、基础研究成果“胎死腹中”、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四是高校对科技经济融合、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支撑不足。

魏建国认为,中国现在是成为制造强国的最好时机,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从全球制造的产业格局演变来看,未来十年是中国制造业成为强国的关键时期。第二个理由,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科技发展和制造业为代表的世界科技中心正向中国转移。第三个理由,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正在极力抓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利条件,深入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而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着力点。

制造强国要发展“太空经济”和新能源汽车

符志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在充满变革、竞争、创新、合作的时代,项目管理业已成为组织发展、企业生存、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素质、知识、履历和能力。目前,每一个新增GDP所需的投入正在逐年上升,需要寻找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其中,“太空经济”就是具有高度的战略性、深厚的基础性和广泛的引领性,而中国航天产业正步入创新发展阶段,将航天产业向范畴更广的太空产业拓展,对于提升中国航天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太空经济”,符志民显得兴致勃勃。他介绍,“太空经济”包括的核心产业、基础产业、应用产业、开发产业、衍生产业,都将为建设航天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符志民表示,面向航天强国建设需求,中国将分两个阶段、推动“太空经济”太空运输、卫星应用、太空制造、太空安全、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健康八个重点领域发展。一是近期着重推进太空运输、卫星应用、太空制造与太空安全四个领域发展。二是未来围绕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与太空健康四个领域开展探索研究。

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则认为,制造业的主体和核心是汽车产业,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最新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0%-50%,2035年达到50%以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左右。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从目前初级阶段,即电动汽车经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双向并行发展阶段,进入到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新时代。

“需要从交通智能化、动力电动化、能源低碳化三大革命,高度、全面看待新能源汽车发展,因为投身三大革命需要破除安全焦虑、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寿命焦虑、资源与环保焦虑、成本焦虑六大焦虑。” 欧阳明高强调。

欧阳明高表示,2020至2035年将是新能源电动汽车革命、可再生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突飞猛进、协同发展、三位一体,创造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产品和产业“中国奇迹”的新时代,预计到2025年左右,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性价比等全方位突破的关键转折点。其中,203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初步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节点:一是2035年基本上全面实现汽车动力电气化;二是2035年基本上全面实现能源低碳化;三是2035年基本上全面实现整车智能化。

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要走“三步棋”

魏建国指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要走“三步棋”。“第一步棋”是要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中国有着全球门类最全、布局合理、规模最大的制造业,要从三个优势抓起,进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分类施策。第一,发挥政府的制度化优势,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短板项目;第二,强化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优势,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形成长效政策机制;第三,坚持发挥庞大的工程师和熟练工人队伍的优势,以培养一大批专精特的“世界隐形冠军”企业和龙头企业为抓手。

“第二步棋”是要依托城市群建设,加快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当前,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即将迎来建设高峰期,这需要建设好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齐头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形成以龙头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群产业配套的国内制造业高端集群。同时,配套建设生产性服务业,牢牢把握制造业强国方向不动摇,以城市群为依托打造世界一流制造业集群。

“第三步棋”是要发挥现有创新优势,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制造业能级。数字技术与当代产业发展结合是当务之急,应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供需对接,特别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提高消费者多元化偏好和企业柔性生产能力的匹配度,构建数字技术支撑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对此,陈学东认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一要营造重视工业基础的政策环境;二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立健全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三要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