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软件_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大策略推动装备制造走出去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装备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十三五”各项新的政策开始实施、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等积极因素,也有国内外需求持续低迷、企业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等不利因素。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装备工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并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转变。

上半年装备工业稳中有进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2016年上半年,在“十三五”开局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刺激下,我国装备工业下行压力略有缓解,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规划、《中国制造2025》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等逐步深入实施和加快落实;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环保装备、城市轨道车辆等新兴行业和经济增长点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1~4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较2015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4%。

分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但由于受全球经济复苏疲弱、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等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形势仍然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4月,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115.6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3.4%。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装备“智”造走出去

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装备工业,首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除了要选择在重点区域启动建设一批装备制造业国家创新中心、开展行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之外,还要组织实施装备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及科研或产业化专项,论证启动机器人、3D打印等一批新兴成长性产业扶持专项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特别是要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创新应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进,鼓励制造企业与使用部门共同开展研发,促进研发成果应用。

其次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一方面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在生产工艺过程、企业管理和服务、能源管理、物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快开发一批智能装备和产品,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另一方面则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同时结合“互联网”计划,加快开展工业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搭建合作平台,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第三,应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不但要加强对国际装备制造业前沿技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跟踪,鼓励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对境外创新资源的并购,与国际同行开展实质性研发与创新合作;还要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国外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在低碳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经济合作。特别是要支持引导国内优势装备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推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石化冶金设备、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海外并购、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和经贸区建设,继续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总而言之,我国发展装备工业应紧贴《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以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不断优化和完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转变。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