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平台已注册入口_坚持标准引领 提振中国制造信心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下简称《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自我国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以来,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未来十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因此,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对于我国打造世界级、国际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补标准短板 标准被认为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更是装备制造业成败的关键,但我国目前主要还是引用国外标准。对于装备制造业本身和整个工业乃至整个国家来讲,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及合格评定体系研究这一中间环节的缺失和薄弱,最终将导致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也无法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导致在国际竞争大背景下难于形成有效的国家竞争力,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装备制造业标准与合格评定体系。 《提升规划》指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由此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提升战略有三个步聚:突破或掌握核心技术;技术专利化,即用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专利标准化,即把核心技术提升为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 提升质量效益 标准化是创新的驱动力,也是实现市场和供应商领先战略的手段,通过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方向,甚至通过标准竞争增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一环。但是,建立标准的关键在于能够达到标准,否则就失去了标准的意义。 在标准中,质量是产品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等规定的各项指标。目前,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但在精密化、自动化、移动化、数字化等方面的可靠性和满意性上,与国外差距较大,特别是在运动控制、精确感知系统方面非常落后,面临知名品牌少、产品品质不高,甚至质量不达标的尴尬。 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产品大多是中低端。在消费者追求品牌质量的当下,一边是成本优势逐步消失,一边是产能过剩已是事实,以低价取胜的国货面临窘境。这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品牌竞争力还远远不够,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的产品,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明确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各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标准和质量的竞争。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厚积薄发已经到了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周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阶段,高铁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业务的后发优势等,正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引擎;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积累之后,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储备和自主创新能力。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由于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因此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制造业朝着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可见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提升规划》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这表明,我国在建设制造强国、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进程中,必将开辟出一条坚持标准引领的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