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官网_先进装备制造重在“人与机器”双升级

“以前做金属切割这个环节非常劳累,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存在效率低、误差不可控等问题,甚至还会有工伤等危险。但是采用新的智能自动化设备之后,只要在操作台上设定好程序,就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安全的完成。”8月2日至9日,记者随队参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调研的过程中,多次下到企业车间实地采访,类似上述的言论在诸多企业工人访谈中常常听到。

珠三角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一部制造业崛起的历史。曾经得益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红利,承接彼时发达地区(如港资、台资企业)产业转移,“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迅猛发展。然而时至今日,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珠三角却出现了用工荒、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等难题,因此以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是人们惊呼:“机器换人了!”

从现象上看,似乎的确如此。以机器替代原来生产线上的工人,正是当下这个“世界车间”最热议的话题。一方面,更新装备制造设备之后带给企业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而另一方面,采用现代化、自动化新设备之后的企业,雇佣产业工人的需求也正在减少。于是,有些“专家”预言:“珠三角将出现大量的失业潮”。

这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了。在笔者看来,珠三角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仅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更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倒逼的结果。“机器换人”仅仅只是表象,其实质是已经处于世界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珠三角制造业,要在国内国际双重竞争之中胜出、抢占产业制高点,就必须要进行制造装备的升级。即“机器换机器”或“新机换旧机”——采用现代化、自动化的先进制造机器来替换传统的、技术落后的制造机器,使得区域内的制造企业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产品品质。

事实上,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其实这样类似的担忧有些耳熟,只不过当时的主角不是产业工人而是农民。当珠三角从农业富庶之地转向“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工业经济之初,担忧农民失业的言论就曾经出现过。而今看来,这样的担忧并未成真,相反的是,30年来无数的珠三角农民洗脚上田,成为产业工人中间的骨干,他们当中更有相当数量的人凭借其拼搏奋斗精神而成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而今的“新机换旧机”依然也会带来产业工人的升级和人的进一步解放。新的、更为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必然要求原有产业工人的技能和素养与之匹配,这也意味着珠江西岸的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机器更换升级的同时,必须进行原有产业工人的培训和再提升。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业的当下,产业工人从原来的单一生产环节视野提升到整个生产工艺和环节的视野,企业的管理者从原来单一工厂制造、单个行业的视野扩大到全行业、全地域的视野,而原来那些洗脚上田艰苦创业的成功企业家要获得二次创业的成功,也必须开始放眼全球,深深地嵌入到全球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中去。也就是说,伴随着“机器换机器”、“新机换旧机”,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中的每一个人也必须完成自我的升级,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之中去。

其实,将先进制造装备的大潮视之为“机器换人”本身并没有错,但将之简单理解为工人失业潮则着实有些偏颇。在笔者看来,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这才是“机器换人”的真正内涵。从这个意义上看,它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对于技术进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它推动了传统企业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管理方式上地转变和创新,组织更精益化、系统化,最终高效而有力地推动企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