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水电七局石周刚:一颗“石头”的初心

【主管Q:304724】 沐鸣2代理官网你们这个石头小小年纪,驻村扶贫相当不错!”这是此前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天府先锋》记者采访“石头”后的反馈,她口中的“石头”正是我要介绍的,我的同事——石周刚。

和她有相同感觉的,还有凉山州喜德县洛哈镇的1125户贫困老乡。

1994年出生,朝气、热情,大大的眼睛,温暖的笑容,大学毕业两年,到大凉山扶贫一年多……这些都可以用来描绘石周刚。

“留下的初心,是摆脱贫困的责任;挑战的初心,是组织赋予的使命;坚持的初心,是党旗对我的召唤。”在水电七局五分局“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党旗在召唤”宣讲活动上,石周刚作为唯一外派挂职的援彝帮扶“90后”共产党员真情流露。

石周刚的援彝之路,除了扶贫,还包括宣传党的政策、为民办事服务、建强基层组织,以及针对凉山州诸多特殊致贫原因的综合治理,经过一年的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石头”被评为凉山州喜德县脱贫攻坚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及2018年度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

一年半,不长也不短。“石头”在这期间,为身边人理过30多次发,胃出血一次,皮肤黑了,白头发长出来不少,沐鸣2怎么样记不清走了多少公里路……

下面笔者就以他扮演的几个角色,讲一讲他在援彝工作生活中的二三事。

“坚守者”

扶贫至今所经历的过程,确似那“八千里路云和月”……

由于自然灾害,洛哈镇自发搬迁至县外西昌、德昌周边的农户很多,而县外的自发搬迁户未被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直至2018年7月中旬,喜德县实施县外州内自发搬迁户精准识别行动。

7月17日上午7点多,“石头”与阿洛村第一书记、村长从西昌市出发,开车到开元乡入户,同行的村长却不知道农户现居住地、入户路怎么走。上山前,三人一边给农户打电话,一边找人问路,一边沿着公路开车摸索上山,走过不少错路、弯路……最终三人确定上山的路,而刚到山脚下,汽车便无法继续前行,公路被雨水冲垮,他们只好把车停在山脚下进行徒步上山。

上山是一条长满茅草的丛林小道,茅草几乎没过人头。顶着烈日爬到半山腰,“石头”身穿的T恤短袖已被汗水湿透……爬一段、歇一会,用五个多小时上山,而山上只住有父母和儿子两户。入户下山,晚上9点多回到西昌市,与其他入户小组完成情况汇总已到晚上10点多。

2019年6月,四川省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入户调查工作。6月23日,“石头”和洛哈村第一书记负责调查木古宜莫村最偏远的四户贫困户。上午7点多,二人从镇上出发,走过山路十八弯,中午11点多到达贫困户对面山,四户贫困户住在对面山脚下的一条河边,他们必须过河方可入户,然而河面无任何过河设施,只能选择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摸索着淌水过河,因雨季河水浑浊,河水的深浅无法预测,还没到河中心河水就淹至“石头”大腿,只能湿裤过河。

调查结束,傍晚回到镇上,当晚“石头”突发胃疼、发烧,但因洛哈镇大排查入户调查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他坚持到6月26日入户完毕后,下山去县城医院检查肠胃出血。

心疼之余问他如何坚持下来的?他只是嘿嘿一笑:“我刚来五分局,邹利兵分局长就告诉我们,年轻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一直记着呢……”

彝族贫困人口,尤其是自发搬迁户大都居住分散且偏远,对于“石头”而言,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上山下水、日食一餐是常态,但是七局教会他,实干、坚持才是硬道理。

“护花使者”

“石头”所帮扶的洛哈镇,属于深度贫困、偏远的高山乡镇,地理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

2012年,洛哈镇发生“8·31”洪灾,灾后依旧居住在当地的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出行大多靠走、过河无桥,河道成为出行的天然障碍。而每年6-10月属于雨季,多特大暴雨,加上当地岩体土体疏松、植被稀缺,是滑坡、泥石流、河道涨水的多发期。

2018年7月2日,正值雨季,“石头”刚到洛哈镇,作为阿洛村的联系包村干部,他与当地干部一道进村了解摸排情况。上午10点多,他们从镇政府出发,开车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水泥公路行使,来到一条河边,当地干部说“汽车过不去河,接下来四分之三的路程只能走路咯,这里还有桥,后面的三个过河点就说不准了”。

他们走过铁板搭建的斜歪着横在河水上方的便民通行桥,沿着又稀又滑的泥泞路徒步上山进村。到达第二个过河点,一座临时性简易石木桥映入眼帘——在湍急的河水两侧,用鹅卵石垒起两个石堆,上面横搭着两根木头——“桥是当地村民临时搭建的用于进出村的桥,遇到下大雨、河道涨水就会被冲掉”。

“石头”告诉我,“看到没有任何固定安全措施的石木桥,心里有点发慌,因为一旦石堆松动或者木头滚动就可能掉下河……踩在桥上,木桥上下左右地摇晃,桥下的激流使得头些许发晕、手心微微冒汗”。“木桥”是他进村过河的唯一通道,他只好踱着小碎步一点点往前移动通过“木桥”,如此于下午抵达阿洛村支部活动室。

洛哈镇镇域八个村,村上均无小学,村小学生上学不得不走路到集镇的镇中心小学,周日至周四寄宿在校。“石头”了解情况后,面对阿洛村到镇上的路途较远,且雨季途中过河点、边坡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他决定在工作之余,护送阿洛村的小学生放学、上学。

“石头”还与阿洛村驻村队员“老张”商量护送之事,二人想法不谋而合……就这样,去年雨季期间约三个月,他们周五中午护送学生回村再返回镇上、周日上午到村或者途中接上学生到校,直到去年年底过河点修建好过河通道。

另一贫困村洛子村情况与阿洛村相似,从村上下山,山脚下一道河阻断到镇上的道路,“石头”也联系协调洛子村驻村队员“老范”,护送洛子村小学生放学、上学。

一年来,“石头”护送路线转至洛子村,雨季期间,在洛子村的山脚下,河水的彼岸是“老范”、此岸是“石头”,坚持“护花”六个月。

“防火员”

2019年,木里县及喜德县森林火灾使喜德县严令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使雨季到来前的护林防火始终处于高压态势状态。

3-5月,“石头”便化身为“护林防火员”,坚持入户积极宣传动员,讲清利害关系;协调帮扶工作队林业系统的队员,

沐鸣2:在镇中心小学,开展护林防火学生宣传学习班,送护林防火知识宣传进校园。

坚持每天在全镇工作群中,发送天气情况、防火等级等信息。

坚持白天携带望远镜进村巡山督查,监督各村护林防火人员在岗履职情况,严防野外用火冒烟。

“剃头匠”

洛哈镇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距县城较远、车辆交通较为不便,以及帮扶工作队管理制度纪律要求,帮扶队员难以下山外出,而洛哈镇16名选自凉山州外的帮扶队员全是男同志,镇上却无理发店,他们便面临一个生活问题——理发。

2018年8月,在帮扶工作队的“坝坝会”上,“石头”建议队员自己买理发器、自己理发,他也很乐意帮队员们理发。

鉴于“石头”没有理发经验,队员们都心有一丝担忧成为试验品,“哎哟,今天我第一天开张剃头,所有人都免费哈!后面我可是要收费的哦。你们怕啥子嘛,我的手艺绝对还可以哟,只是可能有点手抖嘎”,他第一次开玩笑吆喝道。队员老陆说:“豁出去,我先来嘛”,“石头”刷刷便推出首个作品——“光头”,一旁的人捧腹大笑。

当我问他“那你现在的理发技术怎么样咯?”“这一年半,作为五位队员的‘理发师’,我的剃头动作越来越娴熟”,“石头”自信地答道。

“你们帮扶工作队中,年轻人多吗?”“在工作队中,大多数人是‘60后’、‘70后’,我是最小的小兄弟,也是唯一90后。”

彝乡,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只有人烟稀少的荒凉,没有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只有单一又吃不惯的彝食风味,我也会疑惑,90后“石头”为什么能做到挑战、坚持、留下?

或许正是他讲述中提到的那样,因为看到还有贫困群众住的是原始低矮的土坯房,吃的是酸菜汤、荞面馍馍;因为看见还有贫困群众用不上电、喝不上干净的水;因为看到有孩子在辍学失学;因为看见还有贫困村尚未接通通讯网络信号;因为他也是农民的孩子,也生于长于贫困农村,看到彝乡的一切,彝乡便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乡;更因为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背后还有整个水电七局可以依靠。

2020年来了,“石头”在喜德县洛哈镇洛哈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许下了新年愿望,他希望全国扶贫干部平安唱响脱贫胜利的凯歌,希望彝区老乡们生活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与全国一道脱贫奔康!

“石头”懂得彝乡需要他,我们希望他的愿望快快实现!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