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天命 而沐鸣2代理官网他等“风”来
【主管Q:304724】 沐鸣2代理官网“可以回家了。”2019年12月26日,副总工程师、工程总承包分公司总经理邓洪生在江西院中层干部群里发出这条消息。当天下午14点28分,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寻乌县项山风电场项目最后一批风机顺利调试完成,至此,该项目54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
从2018年2月到2019年12月,666个日子里,他不辱使命,如期完成任务。在主动请缨之前,邓洪生就已清楚知道接管寻乌项山风电场意味着什么。该项目位于闽粤赣三省省界交汇处,施工条件恶劣,环境复杂,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大,难度非同小可。
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寻乌县地处赣州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小气候变化快,长年雨水充沛,云雾厚,2016年曾降雨多达200余天,山路泥泞,施工道路受阻,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不仅如此,项山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108MW,相当于两个新建风电场项目,风机场址范围南起于项山甄,北至笔架山,由于地质结构特殊,高山草甸上岩石林立,石方爆破工程量较大。
风电工程分公司副总经理王雪曾对比过一组数据:“整个项目南北直线距离18公里,全场道路长度达到71公里,相当于南昌市到丰城市的距离(75.3公里),海拔高差从800米到1529米,属江西院自主投运的风电场中海拔最高。”所以,光是修好这条沿着山腰蜿蜒盘旋的路,都格外艰难。且道路分支少,设备、材料运输距离长,作业面难以展开,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
尽管寻乌项山风电场难度系数高,任务重,邓洪生却没有产生畏难情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难题就得解决,沐鸣2怎么样拖久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他并不认为亲临现场是放低姿态,隔空指挥部署、沟通协调不是不行,但邓洪生不愿这么做。
“在家里和现场还是有区别的,不在现场有些信息会被屏蔽、收集延迟,效率会降低。”他习惯把院里称作“家”,在他看来,去现场从某些方面也提振了参建人员的信心。
“哪些搞不定?我来管”,到了项目上,邓洪生直接表态,像是要找出纠缠在一起的毛线团中最关键的几根线头一样,他倾向于把事情理顺,有针对性的实现一个个阶段小目标。
对于这一点,工程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王秋慧表示佩服,“他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严谨、理性、客观,对施工作业方案未雨绸缪,在一些有争议的决策上,他能体现担当。”
2019年4月26日,22#风机基础浇筑准备工作完毕,只要第二天天气晴朗,就能顺利完成浇筑。当晚,投资运营分公司总经理郑小亻毛发出强对流天气提示。收到消息后,邓洪生几乎一宿没合眼,他索性出门走走,凌晨三点的项山,抬头只看见漫天繁星,一点云彩也无。浇还是不浇?设备、人员安排已经就位,临时喊停却没雨,施工单位必然会怨声载道。如果赌一把继续浇,万一天气情况差,面临的将是高达90万的直接损失。
思及此,他蹲下来仔细查看地面,感觉有些不对。结合对当地小气候的了解,邓洪生还是抢在作业队伍出发前,紧急叫停,要求项目经理下达停止浇筑令。得知这一消息后,施工单位总经理冲到他面前大声嚷道:“我不干了!你这是瞎指挥!”
旭日东升,项山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从四面八方映射下来,任谁看都是个好天气。邓洪生依然没有松口,他相信团队的判断,也相信自己的直觉。“那是我感觉压力最大的一次”,他坦言,直到中午一点,乌云慢慢靠拢过来,狂风裹挟着倾盆大雨,持续近两个多小时。如果浇筑如期进行,风机基础报废无疑。
克服万难 真抓实干
能够迅速决断,离不开邓洪生夯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工程经验。也与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分不开,几方坐下来面对面,分析、论证、讨论方案,是他解决问题的一贯做法。他讲究事物的科学性,如何顺畅的与人沟通尤为重要。
组装#BX04机位风机时,因场地狭窄,一侧山体又长又高,无法满足吊装要求,原设计方案必须马上变更,他立马召集设计、测量、吊装人员到现场,重新测量地形,当场拍板新方案。经过挖填土石方量经济技术分析,最终采用了将主路填埋垫高,扩场平面积,吊装完再将主路恢复贯通的方式,新的吊装方案考虑得周到细致,场平拓宽,风机吊装一气呵成。
经常与分包队伍主动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换位思考,是邓洪生的项目管理哲学。在寻乌,他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服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江西院,一定要讲诚信,不能忽视分包队伍的切身利益,不能因为管理失误造成分包队伍的隐形窝工,如提前策划施工工序的转换,保证道路通畅等。”
今年上半年,受寻乌县持续极端暴雨天气的影响,风电场站内道路损毁严重,邓洪生提前建立了一支快速响应的道路保障队伍,及时抢修,确保风机大件的运输如期进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清退了前期部分不合格的分包队伍,此后,工程各参建人员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向、攻坚克难,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投资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刘煜感慨道:“他在项目现场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早晨6点上山,到晚上9点才下来。”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仿佛镌刻在邓洪生的骨子里,通往项目的路都是土路,九曲十八弯,颠簸不平,来回一趟要2个小时,从江西院开车出发过去要6个多小时。两年来,他就这么奔走着,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皮鞋踩烂了几双后,索性改穿运动鞋。夏天晒脱皮是常事,白发也多了不少。
坚守初心 展现央企担当
在工作中他雷厉风行,高标准、严要求,他认为凡事要讲依据,低级错误绝不能犯。有时他在办公室打电话,火气上来了,声音越说越大。对下属批评得重,也爱惜得紧。出了问题,更多的是帮他们分析解决,推动工作是唯一目的。
据项目上万师傅回忆,一次浇筑风机基础,砼罐司机反映道路坑洼不平,施工器械用不上,他和邓洪生就带上锹和耙子,沿路下车挖土填坑。烈日炎炎,炙烤在身上火辣辣的,汗水打湿了衣服,两人默默干了一天。邓洪生只说这是他的职责所在:“现场有9部车,浇筑一基需约55砼罐(混凝土),要走6趟,其他人都在搅拌站和现场,我能把路整平一点算一点,司机心里也会踏实些。”
工作归工作,私底下邓洪生虽然话不多,甚至看起来有些严肃。但熟悉后会发现,他很亲和,也爱开开玩笑,有点“小幽默”。聚少离多,他打心底里对家人有亏欠,可他却说:“这算不上什么,搞工程的家庭都是这样。”尽管嘴上表现得像个硬汉,他还是表露出了温情的一面,孩子高考前,他让同事在网上帮忙下载考卷,他微信朋友圈内容不多,第二条就是与家人的合影,他和妻儿亲昵地靠在一起,眉眼间充满笑意。
江西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思龙曾这样评价邓洪生:“一个忠诚、有担当的员工。”他深知寻乌项目行之不易,因此也对它格外关注,在许思龙办公室的黑板上贴着项目进度表,风机基础浇筑、吊装、并网发电,每完成一个阶段他就在上面标注打勾,如期完工,他比谁都高兴。
项目上的同事们在山顶合影留念,手中拉起的红色条幅在风中荡起了褶皱,远方的白色风机隐约矗立在云雾里,这张图片被放在江西院当天的新闻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
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输送绿色电能2.3亿度电,节约标煤约7.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5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江西院注重做好生态养护工作,采用双层挂网客土喷播,边坡绿化、植被养护等方案尽全力修复周边自然环境,绿化率高达98%。
风吹过高山草甸和灌木丛,放眼望去是蓝天、白云、绿草,风机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设想过许多次的场景终于真实展现在眼前,邓洪生心中的那块大石总算是落地,浑身说不出的轻松,直到和昔日共事的战友们同桌吃饭聊到那些付诸汗水乃至泪水的日日夜夜,守得云开见月明,那股难以压抑的喜悦和满足才从心底释放。
在项目上的坚守,与家庭的分离,忍受着孤独与寂寞,对专业的一次次“锱铢必较”。这不止是江西院整个团队的一场战役,实际上是每个人和自己的一场较量,毅力、勇气、果敢、担当、智慧,这些宝贵的品格会沉淀在江西院人的血脉中,为了使命,为了责任,沐鸣2:也为了每一次超越。致敬每一个在前行路上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