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会】沐鸣2:毛队长和他的民技工兄弟
【主管Q:304724】 沐鸣2代理官网“毛队长吃完饭没?”在白鹤滩矮子沟民技工营地,迎面走来的一名民技工笑着跟笔者身边的毛文景打招呼。
“吃完了,吃完了。今天你这是休息吧!”毛文景像老朋友见面一样,笑着拍拍对方的肩膀。
身材微胖,白发参差渐染,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毛文景是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工会分会主席。
“他为什么叫您毛队长?”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原来跟毛文景打招呼的是以前在小湾水电站一起工作的民技工。
2006~2010年,毛文景出任小湾水电站浇筑大队副大队长、支部书记。“工程后期,因为另一个浇筑大队撤走了,大坝封顶剩余工作全落在了毛队长带的这一个大队身上。很多技术方案基本是他自己完成的,监理有情况也会找他去做指导。有时候工地上技术跟不上,沐鸣2怎么样他大半夜就要赶到现场去指导……”回忆起在小湾水电站的事情,施工队的何师傅不禁感慨万分,“工期紧,任务重,有时候晚上开工浇筑混凝土要忙到很晚,真是又累又饿,食堂都休息了,他都是自费给我们送来泡面、鸡蛋、热水这些东西。这些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机缘巧合,9年过去了,一些在小湾水电站工作的民技工和他再次在白鹤滩相遇。众人称呼他的不是“毛书记”,而是一声“毛队长”。
何师傅说:“对我们来说,毛队长永远是那个在晚上给我们送饭的大队长,是兄弟。”
这是最好的营地
毛文景出生在青海农村,血脉中对农民的情感和早年基层工作环境的艰苦,让他的心总是和民技工连在一起。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都是农民,除了种几亩薄田没有其他收入,我又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当时都在上学,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是我一辈子最深的印象,所以很能体会农民的不易。”
带着走出农门的期望,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更凭着自己的努力中考考了全县第一名。本是可以报考更好的学校和专业,因为在新闻中听说三峡准备建设,国家建设的呼唤和三峡水电可期壮观的描绘使他对水电一眼定情,便义无反顾地报考了湖北宜昌葛洲坝水校,从此结下了十几年的水电情缘,也从此与民技工“牵绊”在了一起。
1996年7月,他走进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晋蒙交界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迎接他的是黄土高原漫天的沙尘。
“因为没有通勤车,每天要走30~45分钟才能到工地;工地用水匮乏,都是固定的水车送来的,每天都要用盆子去接洗脸的水,洗澡水是没有的,虽然后来拉通了水管,水还是浑浊的;当时工地设施简陋,住的是铁皮房子,冬冷夏热,没有保暖措施,披着大衣通过浇筑场地,大风吹得人都冷得忘记了衣服的存在。”毛文景说,“那时候是真苦,所以在白鹤滩民技工营地配置时,为了让民技工有个良好生活环境,施工局考虑了很多,很多事项多次上会讨论。”
一进入他分管的矮子沟民技工营地就能看到左边的篮球场,整洁的民工宿舍分列道路两边,每列房子前安置了洗衣池和晾衣棚。屋内统一配置了储物柜、架子、镜子等物品,考虑到白鹤滩地方的气候问题,每个房间都配置了空调。为了能让工人们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民技工营地还专门规划建设了大澡堂,每天早晚准时开放三个小时。
“我们走过了这么多的水电工地,可以说这里条件和环境是最好的,国内最好的!”一直从三峡到小湾,再到白鹤滩水电站干过来的施工队何老板对此赞不绝口。
“其他去过的工地,虽然卫生间和澡堂有,但是没有这么干净的,也没有这么方便。整个营地都有专人打扫,哪个房间的空调坏了,一说立马就给修了。”一位姓王的民技工说。
免费Wifi
“吃饭没?嗯,好,赶紧写作业。快过年了,我再过一个月就回家了……”刚下班洗漱完毕的李姐便迫不及待地和工地外的家人发起了视频。她是昆明人,来这里已经一年有余。说起家里人,最让她牵挂的是家里两个上初中的孩子。两个孩子一年就需要5万块钱的学费和生活费,平时她都舍不得多花一分钱。虽然之前就会用智能手机,但是害怕浪费话费,一直小心翼翼地忍着打电话的次数。来到这里之后,用了免费的Wifi,她随时可以和家里人通话、通视频。
“Wifi是一个趋势,也是民技工的需求,尤其是青年人。大部分人是背井离乡的,能通过免费视频陪着孩子成长,也不会留下遗憾。”他说道。
但毛文景留下的遗憾却再也没办法弥补。
1998年底他要从万家寨调往三峡。当天晚上就要走,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忙上忙下,导致儿子早产,竟在大街上出生。毛文景将他们送到家乡后,春节都没过完,就赶到了三峡水电站。
儿子因为上学问题,8岁便回了老家,从此全由妻子负责。高一儿子叛逆,这一荒废,就是两年。没有父亲在身边的陪伴,母亲根本管不住。每次听到妻子的哭诉,他都整夜整夜急得睡不着,可是鞭长莫及。“我长这么大,你管过我多少次?”面对儿子的质问他愧疚难当。
毛文景是家里的幼子,按照习俗要赡养父母,可他常年在外,所有的重担又落在了妻子肩膀上。2012年冬天他母亲病重,他当时正在国外面临重重困难的乍得公路项目。资金不足,前期的营地建设和后期工程很难开展;医疗条件差,疟疾横行,80%的人都被感染过;缺失砂石,要带着人去80公里外的河里捞沙,作为那里的生产负责人,他根本走不开。好不容易等到项目进展顺利后,他紧赶回来,母亲仅剩了4天时间。
“小时候能吃鸡蛋就过生日那天。可是我母亲很心疼我,每天我五六点去上学的时候,她都会给我打个荷包蛋。这待遇是我父亲这个顶梁柱都没有的,可是她病重的时候我都不在身边……”他哽咽着,眼角微红。
由己及人,正是考虑到民技工远离故土不能照顾家里,在布置营地时,毛文景一开始就建议施工局一定要给营地安装Wifi,让网络覆盖整个营地。毛文景说:“我不想他们经历我们老一辈工程人曾经经历的痛苦,因为对家人的亏欠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遗憾。”
民技工是我们的家人
民技工管理是近年来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关键是企业如何摆正自身与民技工的关系。
“以他们为家人,让他们以营地为家,这是四局人的文化,也是我们施工局班子的共识。” 毛文景说,“民技工是我们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我们的家人。从民技工切实需求出发,致力于他们的后勤保障,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完全融入到项目大家庭里,才能调动起了每一位民技工为工程敬业奉献的工作激情。”
在管理上,施工局把民技工和职工营地的管理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考量。
为了营地安全、卫生,毛文景建议施工局设置了综合事务部劳务科,创建了民技工实名制管理党员红旗岗,沐鸣2:负责工人的门禁、考勤、工资发放、食堂检查、卫生打扫、监控管理、物品维修等工作;他还建议施工局为民技工提供了活动中心和培训中心,不仅用于开展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更积极宣传维权法律和健康常识……总之,职工有的待遇,民技工同等享有。
正是种种得人心、暖人心的措施,让广大民技工有了对四局“家”的认同。
“工资不用担心,住宿、饭食、交通条件这么好,我们工作起来没顾虑。”宜昌施工队的沈师傅说。
“我们跟着四局从三峡干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出去都是说自己是四局的。” “我们也是四局人嘛,你们下个项目可不能丢下我们哈。”民技工带班袁师傅和张师傅笑着说道。
下午六点,通勤车拉回了工地上劳累一天的民技工。众人有序地在门禁处刷卡,进入温暖的宿舍驱走外面的寒冷,营地里是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民技工端着洗漱用品走在去澡堂的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