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代理储能应用加速转向发电侧

核心阅读

【主管Q:304724】 沐鸣22在电网侧储能租赁模式难以推广、用户侧峰谷套利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储能应用开始向电源侧转移,即与火电一起参与电力辅助服务,与新能源电站一起提升新能源并网性能,减少弃电发生。

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近日举行的“研判储能发展之势在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我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在电网侧储能几乎被“堵死”的情况下,储能已经加速向发电侧转移。

亟待重构能源系统调峰体系

如今,“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发展模式日渐受到认可。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表示,储能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行业是无法分离的,大规模高效储能技术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关键,配套大规模高效储能装置,可有效解决间歇性新能源直接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

在国网调度中心教授级高工、原副总工程师裴哲义看来,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主力电源,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日益突出。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后,常规电源不仅要跟随负荷变化,还要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动,新能源增加了电网调节难度。

有关预测表明,2035年前,全国风电、太阳能日最大功率波动预计分别达1.56亿千瓦、4.16亿千瓦,沐鸣22登录大大超出电源调节能力,迫切需要重新构建调峰体系,以应对新能源5亿千瓦左右日功率波动的调节能力。

记者采访发现,电化学储能在各地区应用模式也不尽相同。青海、新疆主要应用于电源侧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西藏及东部岛屿主要应用于电网侧构建微电网解决供电问题;江苏、河南、辽宁主要采取电网侧辅助服务;山西、广东、河北主要是电源侧火电联合调频。

储能应用向发电侧转移

截至2019年底,国网经营范围区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50万千瓦。“目前储能应用模式不少,在电化学储能现有商业模式中,电网侧租赁的储能发展模式很难推广。”裴哲义表示,“用户侧峰谷套利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储能开始向电源侧转移,即与火电一起参与电力辅助服务,与新能源电站一起提升新能源场站并网性能,移峰填谷,减少弃电发生。”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岳芬也表示,2019年,用户侧储能收益因电价调整受损,电网侧储能受政策制约商业模式难以为继,无法延续2018年的跃进趋势。2020年,电网侧储能明显呈现向发电侧转移的趋势,多个省份都开始考虑要先于电力现货市场构建储能参与的辅助服务机制,数字化和综合能源服务为储能融入电网创造了新的方向。

在裴哲义看来,电源侧储能应用,一是可以改善新能源涉网特性,储能系统可改善新能源场站无功调节能力,平抑并网点电压波动,提升局部电网电压稳定性;二是储能可提升火电机组调频性能;三是对于容量较小的常规机组,配置一定容量储能并辅以合理配套设施,可直接将其转变为具有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成为合格的黑启动电源点。

质量和成本是关键因素

近期电化学储能事故频发,其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与会专家广泛关注。专家们一致表示,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是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必须从技术上解决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质量和成本是储能行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能为了降成本而降低质量,否则对产业发展是致命打击。”李俊峰直言。

裴哲义认为,电化学储能的大发展,需要业内人士深入开展电池系统火灾蔓延的影响规模研究,建立电池热失控预警模型,制定电池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和防护装置联动控制策略,开发具有清洁、高效的电池安全防护装置,有效抑制电池热失控扩散及火灾蔓延。

“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完善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安全有关标准。”裴哲义表示,应及时总结现有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经验,沐鸣2代理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系统,针对出现的电池模块缺陷、BMS缺陷、充放电时间、充放电功率达不到设计值、电池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裴哲义还认为,需要认真总结已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经验,加快制定和修订电化学调度运行相关标准。“加快电化学储能发展,需要针对储能系统分散接入、集中控制的运行特点,制定多层级、多目标,兼顾整体运行效率及局部调节需求的控制策略。”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