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手机客户端_冬奥“秀肌肉” 万亿氢能产业启航

2021年夏天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日本网球选手大阪直美点燃奥运圣火时,以氢为燃料的熊熊火焰拉开了氢能的奥运首秀。

近些年来,这种清洁、高能量密度的二次能源,越来越成为各国推广新能源的“宠儿”。奥运会,俨然成为展示氢能应用的绝佳场合,从制氢、储氢、运氢到终端应用,零化石燃料的运作体系为其打上深深的绿色烙印。这一切的应用,在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经历了去年各级政策的不断刺激,氢能源在能源舞台上大展拳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国内某企业氢能事业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目前氢能实现大规模商用还需要克服一些问题,但在政策补贴、持续降本、“双碳”需求的推动下,氢能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北京冬奥会此次对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更体现了示范效应”。

事实上,在“冬奥效应”之下,A股部分氢能概念龙头股持续受到资本的热捧。Wind显示,在2021年,氢能指数累计涨幅接近45%,成为去年A股的热门概念之一。

“2022年政策或继续为行业发展送来东风,各层面支持政策还有望持续叠加。”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预计,今年氢能的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落地推广也有望催生新的赛道。

万亿氢能遇冬奥

2019年6月23日是第71个国际奥林匹克日。这天,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奔向2022 绿色起跑 全民开动”公益跑活动,并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表示,三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将使用低碳能源、打造低碳场馆、建设低碳交通体系。

随后的种种事件表明,氢能将成为本届冬奥会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角之一。

1月5日,北京延庆区迎来了一个由百余辆氢能客车组成的车队——在这场由国家电投集团举办的2022北京冬奥氢能客车出征仪式上,200辆氢能客车与200余名运营保障人员即将整装待发,开启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的交通接驳工作。

记者从国家电投集团处了解到,上述氢能客车搭载由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净输出80千瓦,可实现零下30摄氏度低温启动,总续航里程可达630公里。而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以减少约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国家电投对氢能的投入印记,可追溯至2018年。彼时,该集团成立了氢能工程小组,由董事长钱智民担任组长。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电投在氢能方面的成果累累:当年9月,其正式发布“氢腾”燃料电池系统;2021年8月,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投资建设的北京中关村延庆园氢能产业园二期项目冬奥配套加氢站(70兆帕)投入使用;2021年12月,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全自主可控30万平方米质子膜交换生产线在武汉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去年年底,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完成了10.8亿元的A+轮融资,未来科学城、国开装备、东风资产、三峡资本、中信建投、弘毅投资等16家机构跟投。

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数据,预示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2.7%提高到6%;到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这一比重将提高到20%。与之相对应的氢气年需求,将从2020年的3342万吨,分别增长至2030年的3715万吨和2060年的1.3亿吨,年均增速约为3.5%。

较高的需求增长,正在催生出一个万亿的市场: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数据,至205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氢气年需求量将提升至6000万吨,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氢能概念股便成为A股市场的热门题材。

Wind显示,氢能指数在2021年的年度累计涨幅为44.94%。其中,华昌化工、美锦能源等10家氢能概念股股价实现翻倍。而今年以来,去年累计涨幅达125%的雪人股份,股价再度攀升——在持续震荡中,累计涨幅接近10%。

记者注意到,2021年12月30日,雪人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有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氨制冷系统,目前为历届雪车雪橇同类项目最大的氨系统用气液分离器,并且参与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场馆赛道的项目工程,后续还将为冬奥会前期冰雪运动训练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证券交易所的两大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上市公司是否参与本届冬奥会氢能源供应链”成为投资者们的热门提问。

“本届冬奥会是展示氢能应用的示范窗口,可视作一针催化剂。得以参与冬奥会氢能相关产品供应的企业,无疑获得了认可。”前述企业氢能事业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政策提升行业预期

不可否认的是,纵观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策总是最有力的“生长剂”。

“2021年下半年以来,氢能产业政策陆续落地,8月底中央五部委联合启动了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工作,明确了三大示范应用城市群和中央层面补贴的具体机制,随后地方政府也跟进发布了产业规划和配套补贴规则。”中信证券认为,展望未来1至2年,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还将有不断的叠加,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还有望扩容,产业顶层设计也有望出台。

自2019年以来,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40多个地级市推出了超过60份氢能产业规划。

最近的一份地方性氢能规划由深圳市发出。2021年12月17日,《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各地政策,“氢走廊”的规划成为地方发展氢能产业的“比拼点”。

最新的一个“氢走廊”建设规划由河南省提出。今年1月6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公布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提出若干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明确提出规划建设“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加快氢能全产业链研发和一体化布局。

记者结合公开信息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国内至少有七大氢走廊项目已经形成规划,除了“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外,还有长三角氢走廊、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氢走廊、山东半岛氢走廊、浙江“义甬舟”氢走廊、“成渝”氢走廊等。

“‘氢走廊’的建设,有助于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形成联动、互相补充,做好规模化示范效应。”一位券商新能源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记者分析发现,当前地方氢能政策主要围绕“补贴”和“扩大产业规模”两个核心方面。但为了确保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来,业内不断呼吁国家顶层设计的出台。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2月,有关氢能顶层设计即将出炉的消息不绝于耳,持续吊着A股市场的“胃口”。

截至目前,中央级的氢能政策发展文件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10月)、《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11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21年12月)。

而针对即将出台的氢能顶层设计文件,海通证券预测,“方案将设定氢能源相关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并设定量化目标。在重点推动领域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或将被提及。”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