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登陆网站_今年石化行业龙头们准备怎么干?
编者按 今年应该干些什么?怎么干?别家准备干些什么?怎么干?年终岁首,相信这些问题是所有企业最关注、最操心的。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部分企业今年的打算,供大家做个参考。这些企业都不是一般二般的企业,他们的名气在业内、国内外都耳熟能详甚至如雷贯耳。正因为如此,他们今年的行动具有风向标作用。仔细看看,肯定能从中体会出今年石油和化工市场的走势,说不定就能发现自己企业的定位呢!
在此,我们也向大家分享一点思考。
据新华社报道,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8.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从目前运行总体态势看,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利润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若看全年增长率,别说在全球经济因疫情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就是正常年份,8.1%也是相当可观、令别国羡慕的。但若看季度增长率,却是呈梯次下降甚至是断层式下降。按这个趋势,今年经济丝毫乐观不得。毋庸置疑,2021年的高增长率是外贸出口拉动的——这一年中国年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达到历史高点,远超所有国家,一骑绝尘。这主要是因为其他主要经济体仍被疫情所累,而中国产业链显示出较强韧性,别国在疫情中需要什么,中国就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制造出来。但如果今年其他国家经济得以恢复不再需要中国制造呢?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将增大,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主要原因是拉动经济的3驾马车可能都不太给力:出口增长可能放缓,投资难以起势,而消费更难指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著名学者周有光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改革开放初期,周有光先生到新加坡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期间,周有光先生问一位英国教授:“许多人说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奇迹,你怎么看?”英国教授回答道:“世界上没有经济奇迹,只有常规。什么叫常规呢?就是按照国际惯例去做。”我们理解,所谓国际惯例,就是尊重一体化的世界秩序与贸易体系,包括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绿色环保,比如WTO规则、RCEP规则等。世界上严格遵循国际惯例的国家发展得都不错,比如二战战败国德国、日本,比如弹丸小国新加坡,比如重新独立的东欧国家,比如就在中国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的韩国。可能有些人已不太记得,2020年国内提出的经济方针是内循环,但一年多下来,帮助中国经济的还是外循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按照国际惯例发展的重要。所以,国际惯例就应该是今年乃至今后永远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史无前例地提出了25个“稳”字,相信大家对此记忆犹新。其中特别提到了能源方面的稳: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业内人士一看就明白,这一表述是对一度的碳减排政策的纠偏。一方面,要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避免出现运动式减碳;另一方面,要先立后破,用考核方式及政策扶持来激励新能源发展。
这个稳,就是石油和化工产业的最大利好。让我们共勉。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争取成为世界500强
2021年,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复杂局面,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跨越千亿营收大关,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宏伟的蓝图更加清晰,为成为全球一流竞争力的世界500强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万华要在烟台工业园丙烯、苯胺、乙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产量均突破百万吨、宁波工业园各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宝思德工业园各装置持续稳定高负荷运转、聚氨酯等产品销量均创历史纪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行业影响力。要不断增强公司运营能力,日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能力,创新安全管理策略。要在首次获得国际EcoVadis金牌认证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转型,建立起支撑千亿规模快速扩张的智慧企业平台。
目前,公司的可降解塑料全产业链中试取得全面突破,聚烯烃弹性体(POE)中试技术不断完善,电子化学品开发成效显著,电池材料生态圈开发稳步推进,聚烯烃产品优化效果初显,烟台工业园聚醚二期、硝苯三期、催化剂、合成氨、甲醛三期、固废利用等项目顺利投产,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装置施工创造了万华工程建设新标杆,福建项目快马加鞭,MDI装置建设日新月异,四川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项目成功投产。今年,这些项目要不断巩固,争取创出新成绩。
今年是万华新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万华将今年的管理主题定为“人才年”。万华要以更加广阔的事业舞台、宏伟的愿景,感召更多优秀的人才加盟;下大力气培养具有强大内驱力、学习能力和执行力的“六有人才”;培育更多知责于心,履责于行的科学家、专家、工程师、技师等高技术人才。
万华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破自满,找不足,提能力,勇变革;要强化安全为第一要务的理念,真正落实好以安全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强化奋斗意识,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动上突围,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
万华要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不断研究减碳新技术,投资新能源,建设低碳和零碳工业园,成为减碳的时代先锋;不断研发更多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好产品,实现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突破。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勇争全球最大绿色材料基地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开工建设3个百万吨级项目。这3个项目分别是,百万吨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光伏新能源材料项目、百万吨级丙烯腈新材料、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
盛虹集团旗下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通过专项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EVA光伏料产品在晶点、熔指等关键指标改进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斯尔邦石化EVA年产能达3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31%,其中光伏级EVA产能超过20万吨,占全球光伏级EVA产量28.6%。公司正在规划将EVA产能扩建至100万吨/年,进一步替代进口,提升自给率。
丙烯腈产业一直是盛虹集团发展的重要方向。盛虹集团旗下斯尔邦石化目前拥有52万吨/年产能,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下一步,斯尔邦石化结合现有产业布局优势,建设规划更大的丙烷产业链项目。项目全面投产后,斯尔邦石化的丙烯腈整体生产规模将达到104万吨/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
盛虹集团另一个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开始启动,今年将争取完成。依托炼化一体化产业平台优势,盛虹集团拥有充足的精对苯二甲酸、正丁烷等可降解材料基础原料供应保障能力。基于此,公司还规划建设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应用于工程塑料、特种薄膜、包装材料、医疗器材、通信光缆等领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
坚持实业报国不动摇
2021年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迈进全球企业百强阵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了能效领跑,同时获评化纤、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恒力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恒力化纤20万吨工业丝项目、康辉新材聚酯薄膜项目与可降解塑料项目等全面投产;恒力(惠州)产业园、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相继开工;年产90万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类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年产16亿平方米锂电隔膜项目签约落地。截至2021年12月底,集团共获专利914件,其中发明专利484件。
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今年,恒力要逆势而上稳增长,凝心聚力再出发。这是恒力基于国内外大局,做出的整体部署。以实业报国造就百年恒力,以百年恒力丰富实业报国。此刻正宜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做大上游,巩固中下游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计划今年实现营收5000亿元,进一步做大产业链上游,巩固产业链中下游。在产业链上游,实现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的全面投产,并根据产业发展做出下步发展新规划;实现对苯二甲酸产能再扩大,形成2000万吨/年以上总产能。在产业链中下游,继续布局新型聚酯(含化纤、薄膜、瓶片)产业,形成1000万吨/年聚酯产能。
最近,浙江省舟山市政府和荣盛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投资约500亿元、利用外资不低于8亿美元,在金塘岛北部打造一批石化中下游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税收高的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一季度开工建设,首期项目及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利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4000万吨/年炼化能力,主要投资建设7条化工产业链项目以及配套工程,预计产品总量达450万吨。相关规划工作已完成,各项公共配套工程正有序推进。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石化低碳智能工厂
今年,浙江中控将围绕工业企业关心的安全、环保、降本、提质、增效五大目标,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围绕企业提高生产管控水平,从计划和调度,到装置实时优化、先进过程控制,再到PID,具备层级关系;通过搭建现场安全防护层和过程控制层,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环保问题;从节能减排、能源平衡与优化等角度实施低碳环保类的方案;围绕供应链的优化,主要提供仓储管理、调度优化等软件,例如油品移动及调合、罐区管理、物流管控等;提供帮助企业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的方案,主要是动设备和静设备管理、智能仪表管理等,实现设备性能优化与预测性维护。
同时,在碳减排方面,浙江中控将通过建模方式统计和采集相关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和标准的碳排放模型进行比对,以发现企业在碳消耗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管理层面,浙江中控可针对企业整个碳资产作出优化管理并进一步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进行建模,还可针对不同行业典型装置的碳排放管理,从过程控制和优化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石化炼油板块
加快“油转化”“油转特”进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炼油事业部将加快“油转化”进程,以项目带动产业优化,推进基地化建设,促进结构调整,有序推动小型炼油关停退出;以技术改造促进产能质量提升,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通芳烃、烯烃产业链。同时加大“油转特”力度,着眼高端碳材料开发战略定位,分步开发高端低排预焙阳极系列用焦原料、负极材料专用石油焦和各向同性焦,实现石油焦品牌化管理;着眼润滑油脂高端化、自主化,实现传统用油高端化提升;突破高端特种油品技术,建成投产超高压变压器油项目;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供给体系,早谋划、早介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直接应用于炼化生产用电,打造绿电应用示范企业;试点推进燃料电池氢项目,探索蓝氢向绿氢资源迭代路径;发展生物质燃料,与航空公司探索建立商业合作模式,形成绿色发展示范效应,助力碳减排。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国内油气勘探仍是重点
2021年,公司油气当量产量将达到约5.7亿桶,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35亿立方米。
今年,公司净产量目标为600百万桶油当量?610百万桶油当量,其中中国约占69%、海外约占31%;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900亿?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勘探、开发、生产资本化和其他资本支出预计分别占资本支出预算总额的约20%、57%、21%和2%;计划钻探海上勘探井227口,陆上非常规勘探井132口,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约1.7万平方公里;预计将有13个新项目投产,主要包括中国的渤中29-6油田开发,垦利6-1油田5-1、5-2、6-1区块开发,恩平15-1/10-2/15-2/20-4油田群联合开发,神府南气田开发以及海外的圭亚那二期和印度尼西亚项目等。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加710亿?750亿元,增长374%?395%。与2019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43亿?483亿元,增长97%?106%,两年平均增长40%?43%,创近7年同期最好水平。扣非后将增加1100亿?1200亿元。
今年,油气和新能源板块要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天然气产销衔接,加快新能源业务发展,有效发挥中油技服一体两面作用,着力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板块要优化布局结构,加快推进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型转化,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突出市场导向、客户至上,强化一体统筹、竞合共赢,与时俱进完善营销策略,建立健全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产销一体打好市场攻坚战,努力实现量效齐增。支持和服务板块要坚持管理与技术双轮驱动,着力提升战略战术支持能力。资本和金融板块要坚持稳中求进,坚守产业金融定位,聚焦服务主责主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在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发挥资本和金融的基础支持作用、创新引领作用,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贡献力量。
先正达集团中国
志在微生物肥料产业排头兵
今年,先正达集团中国启动以解决种植痛点、改良土壤健康为核心的微生物战略。根据规划,先正达集团中国的微生物技术开发将迈入第三阶段,打造一流的研发和产业化通道,志在成为引领中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的排头兵。
实现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运用新科技。新的先正达集团将肩负起使命,持续推动以微生物技术和植物激活剂为方向的生物技术创新,服务本土农业,以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让中国消费者吃饱、吃好,让种植者安居乐业。
在研发体系上,先正达集团作物营养研发平台——中化农业临沂研发中心已经具备作物营养全体系研发能力,覆盖生物制剂、土壤健康和养分高效三大技术领域。同时,先正达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发单位展开联合攻关。在生产基地上,先正达集团战略投资了国内领先的微生物制剂生产企业北京航天恒丰,并正在山东临沂加快建设中化化肥生物制剂生产基地。
得益于强有力的人才和资源投入,先正达集团在微生物技术研发上已经走过了两代,目前进入了第三代,重点是攻关功能强化菌株及代谢产物的开发利用。先正达集团应用上百个微生物相关专利技术资源、掌握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菌肥耦合技术,建成了微生物五大产品体系。
上海化学工业区
站稳高端化学品高地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化工区预期年销售收入达1700亿元,累计上缴各种税收700亿元,累计吸引项目投资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园区比重超过50%,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学品产业新高地,成为上海、中国化工产业的名片。
在此目标下,今年,上海化工区要继续打造“1+5+2”产业体系。“1”是指大力推动现有企业产业升级,推广替代性材料、清洁低碳能源的应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5”是指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以聚氨酯及尼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生物医药、氢能、碳中和等领域,服务全市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以及战略任务。“2”是指加快发展化工科创和总部、贸易、检测、金融等化工服务业;并形成主体产业引领、特色产业驱动、二三产业融合的格局。
同时,上海化工区要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加快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以光刻胶和配套材料、电子特种气体、湿化学品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为重点,实现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电子化学品品种配套率达到70%,成为国内标杆性的电子化学品基地的目标。
今年,上海化工区要探索加强原料保障,研究补齐聚氨酯等产业链中的关键链条,推进己二腈等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园区MDI、尼龙等原料资源,强化与重点企业合作,引入下游应用材料企业,延长聚氨酯、尼龙等核心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聚氨酯、尼龙基地。发挥化工区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利用好化工区岸线、码头、仓储等配套资源,推进化工总部、检测、贸易、投资等服务业发展。
上海化工区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聚焦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材料、微反应等方向,鼓励跨国公司、国有、民营等各类型企业发展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通过开放式创新、联合技术攻关等方式推动技术进步。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把锂电池材料做为新投资
2021年,云天化预计实现营收800亿元,同比增长9%,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长64%,年末资产负债率降至78.36%,实现了近10年来的最好业绩,超预期完成年度主要经营目标。
今年,云天化将抢抓RCEP生效的机遇,全面贯彻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肥料及现代农业、玻纤产品、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三大主业,以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对标提升为抓手,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做好战略解码,确保目标层层穿透,提升战略执行力;抓住时间窗口,全力改善资本结构,争取主体信用评级再提升,推进整体上市,积极引入战投,扩大权益资本;提升运营能力,着重做好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协同,平稳穿越行业周期;推进转型升级,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主动求新求变,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通过外引和内聚,汇聚起推动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另外,今年是云天化的扩产年,包括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云天化物流运营升级改造项目、10万吨/年设施农业用水溶性磷酸一铵技改工程、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等。值得一提的是,云天化还将进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原料磷酸铁的项目布局,进军锂电池领域。云天化目前已具备成熟的高纯度磷酸一铵生产装置和生产经验,能有效控制工业磷酸一铵成本和原料供给。企业研发中心已组织开展了磷酸铁前驱体合成产业化技术开发,对磷酸铁前驱体产业化生产技术进行了全流程系统开发及验证评价,对产品指标及电化学应用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获得了成熟可靠的10万吨/年磷酸铁前驱体产业化技术。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探索氢能替代传统化工能源
2021年,宝丰能源主产品价格同比有较大增长,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000万元至720000万元,同比增长47.1%到55.75%。同时,宝丰能源采用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建设了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于2021年4月成功投产,年产2.4亿标方绿氢和1.2亿标方绿氧。
今年,宝丰能源将立足能源革命,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链、价值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全面进军绿氢、光伏、储能全产业链等新兴产业新赛道,努力实现新能源、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具体而言,能源制氢规模将实现几何级增长,用绿氧直供化工系统,每年削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力争用10年时间完成企业50%碳减排,力争用20年的时间完全实现以新能源制取的绿氢替代原料煤制氢/燃料煤制氧,使企业不受煤炭资源的制约,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环境容量不受限制。此外,宝丰能源还规划投资964亿元建设储能全产业链项目,其中,在苏银产业园建设年产200吉瓦时电芯和储能集装系统,按工业4.0版高标准建设储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在宁东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0万吨石墨负极材料、34万吨电解液项目。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抓节能减碳不放松
作为化工和化工工程两大板块并行的综合性化工企业,鲁西集团拥有完善的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2021年,鲁西集团多元醇、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等16套装置月均日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园区65%的事业部通过了零排放初步验收,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项目当年达产达效,研发投入同比上升74%,全年提报创新5.2万项,先后荣获2021化工园区竞争力30强、“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先进单位、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单位,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废水零排放技改项目入选山东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十大优秀案例。2021年,鲁西集团产量超过10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销售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63%,经营业绩同创历史新高。
今年,鲁西集团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抓安全环保不放松。深入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开展一级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强化《鲁西十大禁令》和《安全风险绩效管理办法》落实,坚持严格管理和精心爱护相结合,改善作业安全绩效,大力创建零事故企业(事业部)。持续抓好零排放园区建设,彻底解决生产过程产生的固危废处理难题、无组织排放为零,有组织排放下降30%,创建环保绩效A级企业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是坚定不移抓节能降碳不放松。坚持节约能源是第一能源的理念,对标先进,找差距、定措施,寻找节能改进机会,做到行业节能领先。从项目设计到生产运行各个环节挖节能潜力,做好组织实施和落实,综合能耗要在2021年基础上下降6.5%。
三是坚定不移抓经营运行不放松。进一步提升运行水平,深化两个联动,在精、准、稳上下功夫,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常态化,持续辨识影响长周期运行的因素,制定更高标准和目标。坚定所有产品必须做到零库存,进一步关注政策、关注市场,提高预见性,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增加效益。强化大中产品的销售管理,加强对小产品和再生产品的分类销售管控,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四是坚定不移抓团队建设不放松。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能,认真研究人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技能培训建立综合技能+素养课程体系和技能认证体系,探讨岗、证、能、薪相匹配的员工技能提升激励机制。干部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要可追溯、可评价。各级职能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确保各项重点任务、管理要求、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
争取年底实现减排目标
由于支出大幅增加,运营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将加快,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2025年的减排目标,将比预期提前4年。埃克森美孚正在制定更积极的减排计划。
最近几个月,埃克森美孚宣布了多个关于碳捕获与存储中心的概念,高排放行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在怀俄明州,埃克森美孚计划扩大天然气和氦生产基地的碳捕获与存储能力。该基地捕获的二氧化碳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其它设施。在欧洲,埃克森美孚正与其他公司和政府合作,推进苏格兰、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潜在碳捕获与存储中心的建设。在东南亚,埃克森美孚已勾画出建立碳捕获与存储中心的愿景,以服务于新加坡周边的重工业地区。埃克森美孚与印度尼西亚国有能源公司Pertamina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评估在当地部署低碳技术的潜力。也与马来西亚国有能源公司PETRONAS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合作和共同探索马来西亚潜在的碳捕获与存储项目。
埃克森美孚的加拿大子公司帝国石油公司正在推进埃德蒙顿Strathcona炼油厂生产可再生柴油的计划。该炼油厂采用专有的催化剂技术以实现生产优势。可再生柴油是可直接用于发动机的替代燃料,与传统柴油相比,碳排放量可减少70%。在美国,埃克森美孚扩大了与Global Clean Energy的合作,从明年开始,每年将从其位于加州贝克斯菲尔德的生物炼油厂购买500万桶可再生柴油。埃克森美孚每年还生产约130万吨的氢,同时正在开发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技术。另外,埃克森美孚继续推进与大学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以探索新的生物燃料技术并将其商业化。
德国瓦克化学集团
下功夫减少资源消耗量
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瓦克化学集团是特种化学品国际集团。其新目标是致力于到2030年将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2020年的一半。整个产品组合、所有的关键供应商都要达到既定可持续性目标要求。同时,瓦克使用的上游产品的碳排放量要降低25%,力争将每吨产品的取水量减少15%。
瓦克将从两方面入手:进一步降低瓦克的产品和流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量;为众多应用领域的客户推出特种化学品环保和资源节约型解决方案。
具体项目和措施包括,计划在挪威霍拉生产基地使用采用可持续性方式制取的木炭代替目前金属硅生产所需的硬煤;计划在博格豪森生产基地实施巴伐利亚可再生氢及甲醇项目,并在该基地建设一条装机容量为20兆瓦的水电解制氢生产线;不断提高生产流程的电气化程度。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为中国企业提供低碳方案
2021年,霍尼韦尔与多家中国石化企业展开合作,帮助其实现炼化和一体化转型并积极推动氢能和精细化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2021年10月,霍尼韦尔与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其凯勒特热氧化炉技术投用于圣奥化学铜陵工厂,该技术结合先进的低氮及低碳燃烧技术,可帮助圣奥化学铜陵工厂去除生产废料中的含氮废物,确保氮氧化物排放量满足中国的环保法规。此外,霍尼韦尔相继发布《未来炼厂白皮书——六大关键能效分析》及《炼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针对中国石化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策略指导及技术建议,帮助企业理清减碳思路,实现效率增长和行业转型升级。为推动低碳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霍尼韦尔(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低碳中心于2021年8月揭牌成立。该中心围绕新能源、再生资源、提高碳氢转化效率和降低能耗的技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绿氢应用等六大领域,推动低碳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和实施。
目前霍尼韦尔约50%的新产品研发都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今年,霍尼韦尔凭借成熟的低碳技术将继续为中国石化行业提供低碳产品与解决方案。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做新能源汽车需求解决者
2021年,杜邦非常关注如何用创新科技助力新能源汽车电气化、轻量化发展。例如杜邦BETAMATE结构粘合剂和BETAFORCE复合材料粘合剂则可取代机械紧固件,用于车身结构和电池组件的组装,达到减轻汽车重量的效果。此外,杜邦Nomex为风电发电机和变压器提供高温绝缘解决方案,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抗过载能力,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2021年11月10日,杜邦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正式破土动工,以满足电气化和轻量化趋势下不断增长的汽车粘合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