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怎么样_氢能产业频获政策赋能
近日,各省级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已有12个省级能源“十四五”规划不约而同将氢能列入其中,释放出积极信号——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氢能产业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业内分析人士近日指出,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策力推下,氢能将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拓宽应用场景,深耕技术研发,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十四五”末全产业链
有望初具规模
今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6月初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
“各省级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实际上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承接和细化。”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魏蔚表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指出,因具有可规模化储存、能量密度大、转换效率高、适用性广且使用过程中零排放的特征,氢能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各地相继出台涉氢规划,势必将加速推动中长期氢能项目的落地,充分发挥氢能的储能作用,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峰谷矛盾。
在中国氢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建清看来,目前整个氢能产业链投资热度较高,基本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品类。“到‘十四五’末,从上游制氢到中游储氢,再到下游用氢,所有相关的示范项目都将初步建成。”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5年,绿氢产能将占据一定比例。现阶段,输氢管道、液氢工厂都在加快布局,到‘十四五’末,电解水制氢、天然气管道掺氢,以及液氢、合成氨等大规模氢储运基础设施均有望初具规模,为氢能产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魏蔚补充说。
发展绿氢将成
多产业降碳减排刚需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氢能“用武之地”日趋多元。魏蔚介绍,从碳排放占比的角度看,我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在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0%,而能源、化工领域的碳排放占比高达80%。因此,“十四五”期间在发展氢能交通的同时,应更多探索氢能与工业、化工、煤炭等领域的耦合发展。“氢能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专门的支持政策,还需要可再生能源、电力、化工、碳税等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
“氢能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涉及许多产业链,需要整合不同行业与市场要素。”孙传旺进一步指出,尤其是,地方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氢能产业。“绿氢”特色产业高地的打造可快速推进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发展,加快氢能在电力、工业、交通等领域落地,整体降低“绿氢”成本。
“绿氢将成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刚需。”在魏蔚看来,通过光伏、风电制氢,一方面可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耦合发展,另一方面可将绿氢运用到交通、化工、钢铁以及其他高端制造业,进一步推动这些产业降碳减排。
“十四五”是市场洗牌期
更是技术培育期
在魏蔚看来,氢能产业链较长,技术路径较多,“十四五”期间持续做好全产业链建设,氢能装备是重要一环。“目前绿氢发展的瓶颈在于制氢装备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制氢装备的国产化应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攻坚方向。”
“绿氢装备制造现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产能,‘十四五’期间研发与制造能否获得突破至关重要。”邓建清进一步说。
此外,多位受访人士均认为,“十四五”期间还应重点探索氢储运技术,以及氢能生产销售配送体系。“国家大力支持在沙漠、戈壁、荒漠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开展氢(氨)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将有助于解决清洁能源的输送消纳难题。”邓建清认为,突破氢储运技术可以从管道、液氢和合成技术三方面入手,“目前来看,由于合成甲醇及合成氨的发展、运输和应用体系已非常成熟,因此最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氢规模化储运的有效方式。”